网站首页│ 政协要闻│ 领导讲话│ 工作安排│ 调研报告│ 社情民意│ 提案选萃│ 委组动态│ 党派传真│ 文史天地│ 书画艺苑│ 茶文化
仙霞古道上的奇迹、奇闻和奇特文化
来源:江山政协  发布时间:2009/8/28 17:47:49  点击数:4336  

千年仙霞古道流传着不少奇迹奇闻,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。

一、“清溪锁钥”下的繁华印记。清湖码头浮桥东端,有一堵弧形大门,门额上刻着“清溪锁钥”四个大字。这是清湖、江城之间陆行必经之地。门前一个小平台,上下浮桥都从平台上经过。这个平台中央砌着一个直径约2米的圆圈。这个圆圈从中心到外围用蛋黄大扁平小鹅卵石砌了十五圈。这里是仙霞古道陆行的起点,是江山城乡之间交通最繁华的地方。由于几百年来过往者脚底的磨蹭,这鹅卵石已被磨平,了约1.2公分,这就是清湖码头繁华的印记。2005年编辑出版《古道沧桑两千年》时,这个圆圈曾被影印在卷首介绍。

二、百岁夫妻过航桥。清朝咸丰三年(1853),江山人鲍纯一等筹款建清湖溪西航桥。这座石板桥有10个桥架,11段桥板(每段4片),约50长,次年建成。在通桥大典前,主事者遍访江山城乡,约请三位百岁老人在大典上步行开桥;其中二位是礼贤乡山塘村郑上开和夫人杨氏(他俩是我外太公的曾祖父和曾祖母)。当他夫妇俩一百岁时,江山知县曾上报皇上“百龄双寿五世同堂”,咸丰皇帝赐给“升平人瑞”匾额。当举行开桥大典时,近两米宽的两面桥边上,各站着几十名相貌俊俏衣服整齐的男青年护卫着,锣鼓开路,三位百岁老人穿上一套新衣,披红挂彩,缓步前行,两岸观众人山人海,欢呼雀跃。当从南端走到桥北时,七斗村一带群众端来热气腾腾长寿面,请三位百岁寿星夹一筷尝尝,然后端回家让子孙吃,希望像三位寿星一样长命百岁。(本文鲍纯一造浮桥和咸丰皇帝赐“升平人瑞”匾额,同治江山县志有记载。)

三、“让他三尺”,毛恺为先。199823,《联谊报》4版《“让他三尺”与“六尺巷道”》开头引诗云:“千里修书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;长城万里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”同时举出故事的主人公有张英、张居正、郑板桥等人。据查,毛恺(15061570)是江山清漾毛氏后裔。他中进士后,做了多任地方官后。又在京都任礼部、吏部、刑部尚书。他在京任职期间,石门老家亲属为造房子与邻人发生争执,家人写信给他,欲凭其权位取胜。毛恺是清官,胸怀宽广,清正廉洁,绝不让亲属与人争利,便写信规劝家人说:“千里修书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;长城万里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”结果他家的墙后退三尺,邻人因此大受感动也后退三尺,于是成了一条六尺宽的“大墙弄”(今犹在,靠岭底村方向),流传至今,这就是今天石门镇“大墙弄”的来历。其实张英(16371708)、郑板桥(16931765)、张居正(15251582,他们比毛恺后出生19年至131年。张居正1567年才入阁,而毛恺1570年就逝世了。可见“让他三尺”的主人公以毛恺为先。毛恺的高风亮节对后人影响很大,成了仙霞古道的大清官。

四、“老百姓肉店”。解放前,石门清漾村毛鹤(字云峰)先生因不满当局的政治,便在石门街上开了一间猪肉店。他在开张之时,精心取了店名,拟写了一副别致新奇,发人深省的联对。在“老百姓肉店”的横额下,上联是:“不学执政且执秤”,下联是:“无术宰国便宰猪”。这副联对对仗工整立意深刻,而且把“不学无术”这个成语拆开来写在上下联之首,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达到了非常的高度,堪称奇人奇联。

五、林则徐过江山婉辞地方官招待。清道光七年(1827二月七日,林则徐自枫岭入浙境宿廿八都。八日,过仙霞岭至峡口住。九日,“过江郎街,江山县令杨(霆)遣人来此具膳,而余已自设食矣”。“午过石门街,至清湖。日尚未西……顺流而驶,瞬息已达江山县矣”。“杨县令来舟次相晤,即别去”。从上文看来,江山杨县令得知林则徐过境信息,已准备在江郎街招待午餐。可是林则徐不摆大官架子,提前自设食,不烦劳地方官员。而当天傍晚船行到江城,从“杨县令来舟次相晤,即别去”看来,很可能是杨县令到船上请林则徐上岸招待食宿,比在船上食宿要舒适些,可是因为林则徐坚辞,杨县令才“即别去”。林则徐不烦劳地方官的生活细节,体现了他清廉情操。

六、赫巴为《万福全书》作序。江郎始祖祝东山(634729),是唐朝前期的宿儒、隐士。他青年时期中明经科,以“精通经史,文章焕然”为两浙诸生所钦重,受衢州刺史赏识。他两次辞绝唐政府(武后掌权)征召,避入江郎山区,为当地江姓人家设馆授课。后武则天继帝位,他遁迹不出,在江郎山自结草庐。终生在此讲学著述,门人众聚。公元702年,一位名叫赫巴的西洋(欧洲)人从唐都长安归国,途径江郎,慕名来游江郎山。他见翠冈上面有一所“东山草堂”。屋内有一白发老人在看书,他便作揖问道“敢问老先生法号,您究竟是人是仙?”原来老者就是祝东山。他叙述了自己的经历后,这位外国朋友非常敬佩,在欣阅老人著作后,并为他编著的《万福全书》写了序言(《郎峰祝氏世谱》有载)。

七、“开明禅寺”的来历。1990年,江郎山风景区重建了开明禅寺,中国佛教会长赵朴初题写了“开明禅寺”门额,为宝寺增辉。这座寺为什么称为“开明禅寺”?据同治《江山县志》引《十国春秋》(清吴仁臣撰)记载:(五代时高僧)仪宴,湖州许氏子,生于唐乾符三年(876)。诞育时,异香满室,红光如昼。开运(后晋出帝石重贵年号,在公元944946年间,其时仪宴约70岁)中,游江郎山岩石龛(钟鼓洞)。谓弟子慧兴曰:“余入定此中,汝垒石塞门,勿以此念。”慧兴如所诫。明年启视,素发披肩,胸尚暖;徐起定,了无异容;已复回信安乌巨山,吴越国王钱赐号“开明禅寺”。据说钱有一眼失明,经仪宴施治后复明,故以“开明”为其称号。江郎山钟鼓洞出了这位入定一年又起定还世的活神仙仪宴,是江郎山的一个亮点和重点,有待开发。如在钟鼓洞塑仪宴像,洞前立碑如《十国春秋》所载予以介绍,一定会扩大和加深江郎山的神奇色彩,从而提高江郎山风景区的卖点,加速发展江山旅游业。

八、徐霞客对江郎山的高度评价。大旅游家徐霞客曾于16205231628311163081三顾江郎山。第一次望见江郎山,他热情描绘江郎山“摩云插天,势欲飞动”,“移步换形,与云同幻”,把江郎山写活了。徐霞客在描绘江郎山美景后评论说:“夫雁荡灵峰、黄山石笋,森立峭拔已为瑰观;然俱在深谷中,诸峰互相掩映,反失其奇;即缙云鼎湖,穹然突起,势更伟峻;但步虚山即峙于旁,各不相降,远望若与为一,不若此峰特出众山之上,自为变幻,而各尽其奇也!”这段议论通过对比,论述了江郎山在“特出众山之上“、“自为变幻”、“而各尽其奇也”等方面,超过了雁荡灵峰、黄山石笋和缙云鼎湖峰,对江郎山做了极高的评价,从而提高了江郎山的品位。

九、江郎山海拔高度与江山人杀日寇人数巧合。翻开《江山市志》插页《江山市政区图》,可以看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江郎山的海拔高度为824(米)。再看《江山市志》423页《抗击日本侵略军》第八段:“据不完全统计,(1942年)日军侵占江山75天时间内,江山人民与日军进行大小战斗92次……毙敌824人,伤敌298人……。”从这里看到:江郎山高度824与江山人毙敌824人,这两个数字巧合。顶天立地、坚强直立的江郎山,象征着坚强不屈的江山人民,而惨无人道的日本侵略军,必然要付出惨重的代价。

十、仙霞岭的传说。古时候,南海(即今之东海)普陀山有位仙子驾着一片五彩祥云去四川峨眉山。路过保安上空时,只见赤日炎炎,广阔的保安大畈上,禾苗枯焦,老百姓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,束手无策。用什么办法来解除旱情呢,这位仙子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不一会儿,脸上就渗出了汗珠。她灵机一动,把彩云停在保安东边的石鼓山上,顺手在面颊上抹了一把汗,用手一甩,顿时挥汗成雨,流出石鼓溪。同时沙沙的大雨滋润着禾苗,田里又流进了石鼓溪水。仙子又在保安南面的大山上驻足三天,眼看禾苗由黄转青,恢复了生机,整个保安大畈的旱情解除了,她才驾着彩云向峨眉山飘去。保安老百姓久旱得雨,欣喜万分。人们为了感谢这位仙子降雨抢救禾苗之恩,便把仙子驻足的这座山称为仙霞山,唐朝黄巢在这里开山劈岭入闽,就称为仙霞岭。

十一、明朝兵部尚书阮大铖亡命仙霞岭。1646年,明朝兵部尚书(相当今之国防部长)阮大铖降清后,暴死仙霞岭,这是江山历史上的一件大事。据1979年版《辞海》408页:“阮大铖(约15871646),明末怀宁(今安徽)人,字集之,号圆海。天启时依附魏忠贤,崇祯时废斥,匿居南京,力求起用,受阻于东林党和复社。弘光时马士英执政得任兵部尚书……后降清。从攻仙霞岭而死”。1947年第15版《辞源》1562页也有记载:“阮大铖……清兵至,大铖乞降,从攻仙霞岭,僵卧石上死。”据史书记载,阮大铖在杭州降清后,经仙霞岭向福建进军,上岭时众骑马上,而60岁的他独下马牵马快上直至最高处五通岭,他踞巨石上,僵坐不动,待后骑赶上,他已毙命。他因何毙命,至今还是个谜。

十二、三个“廿八”,何其巧合。宋熙宁四年(1071),江山设44个都,以顺时针方向从江山东北的一都江的“一都”算起,至西南端与闽赣毗连处的排行是28位,故得名“廿八都”。奇巧的是,仙霞岭是从关口到最高处也是28个弯。清朝王道有《过仙霞岭》诗云:“昔闻仙霞名,今上仙霞岭……历尽廿八盘,始蹑最高顶……。”然而更巧的是:在上世纪90年代小竿岭隧道开通前,从小竿岭顶下廿八都汽车站的公路也是28个弯!这是一位耄耋老人在上世纪60年代赶着仔猪进浦城贩卖多次往返数出来的。双巧是“奇巧”,三巧可谓“怪巧”了。    (姜洪水)

 

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山市委员会主办
地址:浙江省江山市中山路118号 邮编:324100 
工信部备案号: 浙ICP备1404035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