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岩下村访古 |
|
来源:江山政协 发布时间:2014/4/1 点击数:24284 |
|
岩下自然村地处城区西北郊,旧为丰足乡岩下村,现属双塔街道灵泉村。岩下之名,源于山顶一块名为“登真岩”巨石,登真犹登仙、成仙之意,据传为女道士詹妙容登仙之所。明天启《江山县志》载:“登真岩,在县西北十五里,旧名筋竹山。詹妙容于此得仙。唐别驾(刺史佐官)令狐山亘易今名。” 岩下村之古不在古民居、古建筑,而在村中的“一寺一泉”。寺曰“真岩禅寺”,泉唤“白马泉”。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赵镗在《真岩寺记》中赞村庄景致:“其山水之佳,古今名人多题诗句,洵为吾邑第一胜境。”在江山城郊竟有如此山水胜境,不禁令吾心驰神往,遂于一风和日丽之日,驱车向城西北奔行,一路迎着逶迤起伏的群山,俄顷即到岩下。 只见村庄四面环山,天朗气清,远望群山滴翠,近看农田如织,水声依依,偶见农人身着蓑衣,牵牛挑担,悠哉游哉地走在田间小路上,好一幅静谧安详的田园山水画。置身如此清静之地,让人很容易将心中烦闷一扫而空。赵镗在《真岩寺记》中谓“相传唐鄱阳人詹妙容飞昇于此”,想必女冠“詹妙容”亦是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,于是在此修行,最终修得正果。 真岩禅寺位于半山腰上,寺中供奉着一位女菩萨,即是女冠詹妙容。明正德《江山县志》载:“真岩寺,在县西北登真岩下,以女冠詹妙容修炼上升得名。”“有岩在山巅,白鹿女仙修真处。”(据清康熙《江山县志》)当地留传着关于这位女仙的动人传说。相传在唐贞元年间,上余雁塘地方有户人家收养了一名女孩作为童养媳,因家贫不堪虐待,童养媳得仙鹿相助,到真岩洞修炼,她即女冠詹妙容。后养父母追寻至此,恳求其回去,仙姑一心向道,予以婉拒,但为报答恩情,年年保佑娘家及当地人五谷丰登、六畜兴旺、民众康乐。后来詹妙容在此修成正果,飞升而去,人们为纪念她,在洞侧建起寺院,将其作为菩萨供奉。唐朝末年,渐有和尚入住,且香火鼎盛,殿宇不断扩建,终成远近闻名的大寺庙。宋元祐年间,郡守沈祖德命僧以珪迁至半山,宋大观二年(1108年)敕额“真岩寺”(据明正德《江山县志》),这就是真岩禅寺的由来。岩下,因地处真岩寺下面,故名。又因真岩寺和尚经常拜佛念经和木鱼声声相应,又名喇嘛。(据《江山县地名志》) 真岩禅寺与江山的赵氏先祖颇有渊源。南宋初,赵氏先祖宋武略将军赵善孚扈驾南渡,徙江山竹和(丰足岩下)。爱其山水形胜,常来寺中游览,并扩建了真岩禅寺,“为置寺田及山若干数”(赵镗《真岩寺记》)。后赵氏子孙赵友闻迁石门泉塘,但先祖坟茔均葬在真岩四周,于是“续置寺田若干数,以为春秋祭扫往来饮食之资。”再后,至清雍正年间,因寺中应修、仪周两住持心怀不轨,私窃寺中财物,致使寺中什物、钱粮等消耗殆尽,租谷、寺院也被霸占。幸请当地县令主持公道,得以追回租谷,断还禅寺,并与新住持立下约定与协议,即为清赵文英所撰《真岩寺约》。 当地人称真岩洞为神仙洞,因其为白鹿女仙修真处。真岩洞位于山顶,循通真岩寺小路向上攀行,可至山顶。迎面一排高大巍峨的峭壁,如刀削斧劈,遮天蔽日,这便是真岩。真岩洞位于岩下正中,两侧用块石垒砌成两堵墙,堵住洞口,中只留一门,据当地村民称是战乱时期用来躲避“长毛”的。洞内高大轩敞,可容近千人,往下走几十步有一宽阔平台,可用于集会。但遗憾的是,记载于明天启《江山县志》的“中有潭,溢则旱,浅则丰。刺史投金龙以祈雨,名为天泉”的水潭已然枯竭,不复往日景象。 岩下村之胜景,还得益于村中一口古泉,即白马泉。此泉位于村口大樟树下,泉水清洌甘甜,水量极丰,至今仍作当地居民汲饮、洗涤、灌溉之用。明天启《江山县志》载:“白马泉,在真岩下。百泡腾沸,水分八、九二都,灌溉甚溥,承其荫注,凶岁不旱。”白马泉因何得名,据村中老人相告,系因唐末黄巢起义部队曾驻扎村后山岗上,骑白马的将领常来泉边饮水,故唤此泉为白马泉,驻扎的山岗也称为白马岗,其名称一直沿用至今。因其清澈甘洌,流量丰沛,历史上曾多次发生争夺泉水的风波。 明隆庆六年(1572),知县邵仲禄甫令江阳,即开始清丈田地、山场、陂塘、泉坎,别处均已清理就绪,独九都白马泉一处,纷争不息。究其原因,乃因其余塘堰坝等需雇人工修浚,遇旱也会干涸,纵使有泉水,其灌溉也有限,惟白马泉“就地涌出,四时不竭,荫田甚广,故众皆争之”。邵知县查各人所持证据,均存作伪,遂亲自前往踏勘,最终判定此泉系“天地自然之利”,应归公用,遂名其泉曰“白马官泉”。“官之者公之也,每遇用水之际,众家均荫,上流下接,”于是众皆心服。又应百姓要求,将此事撰文刊勒于碑石之上,即是邵仲禄所撰《白马官泉记》,至今这块碑记仍立于白马泉侧,是白马泉成为江山唯一官泉的明证。 一百四十多年后,至清康熙五十二年(1713),八都九都人之间又发生了一起关于白马泉的水利纠纷。那一年夏适逢干旱,八都毛廷梓等人将泉水从山阙(同“缺”)放入八都,遭到九都毛求等人阻挠,告到官府。知县汪浩经亲自调查踏勘,又援引县志为证,认为白马泉水九都八都均有份。知县汪浩还专门将此案写入清康熙《江山县志》,谓之《白马泉勘案》。 一寺一泉一真岩,有山有水有仙佑。千百年来,神奇的真岩洞清凉逼人,胜过诸多避暑胜地;清澈的白马泉水汩汩奔流,造福着这方土地,滋养着方圆百姓;山上真岩禅寺中的仙姑以慈悲的菩萨心肠,护佑着这里的百姓,山村的自然人文资源令人倾慕,生存于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何其之幸!探完古村的古,仍觉意犹未尽,临走依依不舍,惟愿村人好好珍惜、保护、善待这些资源,在建设幸福乡村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向前,并寄望村庄幸福美好的明天。 (王萌)
|
|
|
|